凤凰财经综合 《南华早报》7月15日刊文称,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商人和中国企业固有的“恶习”,大大影响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。
该专访于周日的《南方都市报》刊登。期间吕友清还表示,中国承包商在坦桑尼亚几个周边国家兴建多个基建项目,不但造价低得令人生疑,质量也令人担忧。
被问及当地华企受警察骚扰及华人遭抢劫的问题时,吕友清回应说:“在坦桑尼亚有大概70位外国大使。但他们没有一个好像我们这样,整天都在担忧中国人在这里的领事保护问题。”
他又表示:“我们的人民可谓恶习缠身!第一,他们到了非洲,大都习惯性地窝里斗,不团结,相当多的人有这个问题。”他指的是中国公司互相竞争抢夺合同、收买为自己说话的坦桑尼亚官员等。
吕友清说,每逢坦桑尼亚公布查获象牙走私案,大使馆就紧张起来。
他指出,当地有些中国人“就是缺乏法律意识,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,当然这是少数人。”
吕友清还说,当地官员和警方还向他投诉称,有中国公民在汽车引擎罩里私藏象牙,有的甚至藏在航班女乘客的胸罩里。
此外,对于有中国承包商在坦桑尼亚周边国家承建劣质公路工程,吕友清颇为担忧。
他说:“我2012年刚到坦桑出任大使时,大约每公里公路的造价在50万美元左右,现在有所增加了,这跟我们使馆的经济商务代表处敢管善管有关系。”
但在坦桑尼亚周边国家,“那里每公里公路的造价只是三四十万美元,部份早已被坦桑尼亚政府禁止承接工程的中国企业,也来到周边国家施工,试问这些公路在三年五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?”
本报周日尝试与北京的中国外交部联络,但无法联络上。
维也纳大学(University of Vienna)非洲研究学者亚当斯?博多姆(Adams Bodomo)教授表示,他同吕友清有同样的担忧。
博多姆说,部分中国人在非洲进行不当商业行为,这种情况很普遍,例如在加纳非法采矿、在南非盗猎濒危动物等。此外,在非洲各国都有中国人行贿官员,以换取项目承建合同,但施工质量却相当低劣。
但他认为,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工作都做得不错,而与在非洲的一些西方公司相比,中国公司承包的基建项目建设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、质量也更高。
他说:“非洲国家政府必须落实监管制度,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,商人就未必会合法从事。”